close
有關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引言方式,最後結果究竟為何?
今天有了重要的轉折,更讓我有了新的反思。

這堂課共有五位同學選修,包含兩位碩一同學和三位碩二同學。
而和我一樣希望採取分組引言的是A同學,希望維持原案的是B同學和C同學。
因為上週的上課方式,流於大家的"翻譯唸稿",而沒有時間好好討論問題,
所以小花在msn上也跟A同學討論過,希望可以跟老師和同學重新討論引言方式。
沒想到一上課,B同學倒是首先發難。

B同學:我覺得每次都討論不完,要不要調整教材份量呢?
    而且這星期的文章好多又不好讀,坐在電腦前翻譯整理超想哭><
老師:真的啊?不過我沒有要求大家做翻譯,不過如果大家覺得份量多,我們可以調整。於是,老師馬上就拿起課程大綱開始調整,於是原本一週要閱讀完畢的內容,就分為兩週或1.5週,更將原本大家期末的口頭報告,改為繳交書面資料就好。
而老師也提到,原本課程設計就是希望分為兩組,一組引言時,另一組就負責提問。
這樣不需要引言的組別,也能夠盡量閱讀,以達到老師希望所有人皆閱讀的目標。
而小花我當然也跟著覆議,畢竟這就是我和A同學希望的方式啊!

只是到了課程結束後,大家留下來商討如何分配時...

B同學:我還是希望五個人一組阿,這樣下星期30頁的內容,我們一人就負責6頁就好了,也可以好好讀一下。
當然,C同學也跟著覆議。

但是小花也提出自己得想法,因為我最在意的是"每週引言"壓力真得很大,
如果可以隔週一次,其實壓力會減輕很多,也較能掌握文章內容,也符合老師的課程設計。
而且一樣都要整理文章,只是瑣碎的了解其中幾頁,何不兩週輪值一次,而能閱讀更多呢?
而我一直用著教育系習慣的方式,一直想著大家的英文能力應該都OK阿,
就算輪值當週一人需要20頁,其實只要掌握文章重點就好,也不會流於因為負責頁數少,反而對字句文法過於計較。當然A同學也非常贊同我的想法。

修課有五位同學,一直沒有講話的D同學呢?
只見D同學緩緩開口,道出自己的想法...
(話說D同學本週引言內容一直到今天才印給大家,但是原本繳交時間是星期日中午)

D同學:其實我真得對於閱讀英文很有障礙,這次會拖這麼晚給摘要,真的是因為我對文章理解就是很慢。如果可以五個人一組,然後每週份量又減少,我想就可以早點整理好了。

當下,我突然有種羞赧的感覺...
因為,我又以著自己一貫的想法,未能理解他人的難處,總覺得既然都修課了,就是應該符合一定標準。
但是,每個人的學習背景與訓練是不同的,在教育系一個人負責20頁引言又算什麼,但是這裡不是教育系!
每個人對於念"研究所"的目的也不同,如果我是希望可以閱讀更多思考更多,是否也等同於所有人都應該跟我一樣?
再者,希望到外系修課的目的,不就是希望多聽多看,呼吸不同的空氣,也理解不同的視野,如果我還是用著自己固守的價值觀,強加在他人身上,那麼更該檢討的人,其實是我吧!
"多元文化教育研究"不就是希望真正看見差異,相互理解,而我卻是帶著主流優勢的想法,看不見別人的難處。

透過這樣的互動,其實大家的想法都被聽見了,
但是引言方式究竟要怎樣調整,才是符合差異與需求?
正所謂"共識是協商的結果",後來就還是維持五人一組,
但是又要顧及能夠掌握全篇文章大要,不要流於文句翻譯,
所以大家提前在星期六繳交自己的摘要,讓其他人有時間可以消化其他人的摘要,也可以參照英文一併閱讀。
而我最擔心的每週引言又該怎麼辦?還好再兩週後的主題就是中文專書的討論,算是稍微可以緩和壓力。
再辛苦也就這兩週...
而我如果真這麼在意全文是否掌握,其實有沒有分組也不重要,因為自己還是會盡所能的閱讀,
而我也要提醒自己,就像系上某位老師說的,不管文章有幾頁,"摘要就是只能一頁"!

如果授課老師都願意調整上課進度,我這修課同學又有什麼好介意?
更何況,我更該謝謝D同學的"告白",提醒了總是忘記差異,總是不能理解別人的我。

也許你會說,我是否犧牲自己的權益?
但我會說,這才是我該學習的課題。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ackers05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